《红楼梦》中,王熙凤年纪轻轻便出嫁金景配资,贾珠还未满二十岁就已经有了儿子。然而,与她们相比,薛宝钗却一直拖到大姑娘的年纪,依旧没有婚配的消息。这其中的原因,耐人寻味。
薛宝钗住在贾府已非一朝一夕,可奇怪的是,从未听说有人向她提亲。书中虽有写到迎春、探春陆续有人上门提亲,但偏偏比她们年纪更大的宝钗,却无人问津,仿佛她的亲事被有意搁置。王子腾夫人曾特意请贾府的姑娘们以及薛宝钗、林黛玉一同做客,结果回来后依然毫无提亲的动静,薛宝钗的婚事就这样一拖再拖。
若论门第,薛家既是贾府和王家的至亲,又是皇商之家,论起来并不缺体面。按理说,若宝钗要寻一门当户对的亲事,绝不会太难。哪怕无人主动提亲,贾府和王家也能替她张罗。若薛家看中某位商贾子弟,只需择一媒人金景配资,说合一番,十有八九能成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。
薛家对宝钗的婚事另有打算。他们的第一条路,是将宝钗送进宫,盼望能嫁得皇帝或皇亲国戚;第二条路,便是嫁入像贾府这样有爵位、有根基的门第。若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,薛家一概不考虑。薛姨妈本是伯爵府的小姐,因下嫁商人而一生地位受限,即便在姐妹中也矮了一头。她最怕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,再度嫁给商人之子,因此宁缺毋滥,哪怕拖延岁月,也不肯轻易许配。
展开剩余64%可薛家要想高攀,谈何容易。更别提薛宝钗还有一个名声不佳的哥哥薛蟠,他仗势欺人、惹事不断,宝钗的身份也难免受到牵连。就算换成别人金景配资,也未必顺遂。傅试的妹妹傅秋芳便是明证。傅试虽是读书人,凭科举得了官身,但因出身贫寒,豪门贵族嫌他根基浅薄,硬是不肯结亲。傅秋芳已过二十仍旧未嫁,依旧是个待字闺中的大姑娘。薛宝钗的处境,和她何其相似。
薛姨妈心心念念的,正是国公府的贾宝玉。宝玉既是她姐姐的儿子,若宝钗嫁入贾府,自有亲姨妈照拂,不至于被婆婆苛待。再加上贾宝玉温柔体贴,敬重女儿家,若宝钗嫁给他,不愁被冷落,更不会遭受丈夫的轻视与折磨。贾府身为国公之家,门第显赫,若能嫁进去,宝钗的身份地位将会有质的飞跃。
为了成全这一桩婚事,薛姨妈甚至煞费苦心,编织了“金玉良缘”的神话。她口口声声说金锁与玉佩天作之合,是命中注定的良缘。她的用意无非是希望贾母信以为真,点头应允宝玉娶宝钗。可贾母并不动心,她在清虚观便借着和尚之言挡了回去:“上次和尚说过,这孩子命里不宜早娶,等他年纪再长些再定也不迟。”
巧的是,薛宝钗那块金锁本也牵扯到和尚。薛姨妈与莺儿皆称当年和尚留下过话,让刻上吉祥之言,因此金锁与佛门沾了点关系。贾母便以彼之矛攻彼之盾,回敬一句“和尚说宝玉不能早娶”。言外之意极为明显:宝玉尚小,不必急着成亲。至于宝钗年岁渐长,若等不及,可以另择人家。话虽含蓄,却直戳要害。
然而薛姨妈和薛宝钗都不愿放弃。她们心里清楚,只要宝玉一日未娶,宝钗便仍有希望。哪怕年纪渐长,哪怕亲事迟迟不定,她们也要咬牙等下去。因为在她们心中,薛宝钗的前途只有一个方向——那就是贾宝玉。
发布于:天津市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